返回

给古人直播美食,他们都馋疯了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44章 李家父子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    连自诩“清醒”的高适也是迷迷糊糊,拧眉道:“永王没有叛乱,平叛作甚?”

    杜甫一言以蔽之,“争权夺利。”

    官场好危险。

    转而问起另一个问题,“之前是不是提过,当今托付后事,是代宗。”

    李白点头,“嗯。”

    醉月而死,虽然美好,但还是左拾遗更好。

    代宗有眼光。

    糊糊:“视角放到另一方,杜甫行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,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之景。

    满目悲生事,因人作远游,挥笔写就‘三吏三别’

    关中大旱,灾民四处逃荒。杜甫不得已弃官,流寓秦州,一路漂泊,取道入蜀。

    此时主政蜀地的剑南节度使叫严武,是杜甫家的世交。

    在严武的帮助下,杜甫在蓉城浣花溪旁营建草堂。

    在草堂中,杜甫写下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。

    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。

    杜甫在蜀地八年,期间几乎是严武高适交替主政。

    有两位好友照拂,杜甫生活尚且平稳,同时进入创作全盛期。

    《春夜喜雨》,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

    《蜀相》,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。

    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。

    严武和高适先后离世,杜甫就此离开蓉城,寄居夔州。

    写下被誉为‘七绝第一’《登高》。

    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

    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
    万里悲秋常作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

    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

    一句当中,字字皆律。”


第44章 李家父子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